投保时的误区
1、侧重点优先级的误区
很多家庭给孩子买了一堆保险,却不愿给自己买;还有的偏好理财型保险,看不上能够更好转嫁风险的保障类产品。这些都反映出我们对保险配置的侧重点和优先级还是存有不少认知误区的。
正确的保险配置优先级应该是“先保人再保物”、“先保障后理财”、“先保经济支柱后保老人小孩”、“先保大风险后保小风险”、“先看条款后看公司”。
“先保人再保物”很好理解,财物再贵重也比不上人身健康。只要人在就有无限可能,“留得青山在”,“千金散尽还复来”。
“先保障后理财”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优先配置好保障类保险,若仍有余力再考虑配置理财型保险及其他金融投资产品。
我们一般将定额寿险、健康险、意外险这些通过高杠杆转移“病、死、残”风险的保险归为保障类保险;而将年金险、万能险、分红险、增额寿险这些保险杠杆较低、重在财富规划和增值的保险归为理财型保险。
保障类保险主要用来“避害”,理财型保险主要用来“趋利”。我们倡导在做好“避害”的基础上再做“趋利”谋划,这样才能更加稳健持久,而且通过保险杠杆转嫁100万风险比投资理财赚取100万要容易得多。
“先保经济支柱后保老人小孩”,家庭经济支柱收入最高,对整个家庭贡献最大,万一发生风险造成的后果也最严重,因此理所当然地应该优先建立保障。
现实中很多朋友会优先给孩子买保险,感觉这样才能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意满满。其实,真正想保护孩子,就给自己买份保险,受益人写孩子,那才是真爱。
“先保大风险后保小风险”,风险带来的损失有大有小,对家庭的影响也有大有小。对于可能带来巨大损失、家庭难以承受的巨大风险我们理所当然要优先通过保险转嫁出去,避免陷入万劫不复境地。
对于人身来讲哪些是大风险呢?一般来说重疾、身故、严重残疾这些风险会造成巨大的家庭财富和收入损失,应该优先配置保障。
“先看条款后看公司”,实践中很多客户关注保司品牌大于关注合同条款,这就好比买手机只看品牌而不看配置。对于保险来讲,保司大小和品牌在最关键的保单安全性和保司服务水平上的差异其实并不大。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产品本身,即保障条款孰优孰劣,是否为自己所需。
2、大小保司误区
有些人认为品牌大实力强的保险公司才正规靠谱,而那些不知名的小保险公司则不正规不靠谱,甚至还担心其倒闭或跑路。在配置产品时也只愿在头部险企中挑选,看不上或不敢选择中小保司的产品。
这其实是一个误会!
按业务体量和知名度来说,大保司确实占有巨大优势。但这跟客户最应该关心的保单安全、保险产品、服务水平并没有太多必然联系。
3、保单安全
说到保单安全,无非是担心保司经营不善垮掉了,保单就没人管了。那我们先来看看保险公司从成立到运营再到垮掉(解散或破产)的可能性有多大,小保司是不是那么弱不禁风容易垮掉。
想要成立一家新保险公司,门槛条件不可谓不高。比如注册资本最低要求实缴2亿元人民币,实际上就算你有20亿也未必能成立。《保险法》第68条对设立保险公司提出了包括股东背景、经营情况、注册资本、专业人员、机构场所等在内的具体要求,达到以上条件还得通过银保监审查同意才行,据说现在排队申请保险公司牌照的就已超过两百家。
353183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